维特效应,富士康应认真对待员工自杀「维特效应」

本文目录

富士康应认真对待员工自杀「维特效应」

从去年七月孙丹勇因工作差错不堪压力而从宿舍楼上跳下身亡以来,富士康厂区内接连发生了多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其中5起密集的发生于3月11日至4月7日的短短28天内;尽管迄今未发现富士康存在过错和应负法律责任的证据,但舆论已开始质疑这些悲剧是否与它的工作压力和管理方式有关。

最令人惊讶的是,富士康自杀事件在时间分布上的密集,自杀方式的一致,自杀者年龄的相仿。这让人怀疑,自杀具备“维特效应”的全部特征,从孙丹勇事件被密集深度道和广泛讨论后,后续自杀事件以192天、54天、12天、8天和1天的间隔鱼贯而至,构成了一个不断加速的“维特链”。

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发行并迅速流行之后,许多为情所困的青年读者模仿主人公维特自杀殉情;后来,社会心理学家发现这种模仿性自杀广泛存在,并占据了自杀案件的很大比例,模仿的对象有社会名人、轰动性事件的主角、和同社区内社会角色类似的人。

维特效应生动的展示了,人在多数时候并不是依有意识的理性思考和深思熟虑的计画而安排自己的生活,他们更多的依靠本能、习惯、传统、宗教和对前辈的模仿来行事;当他们面临困境,而这些常规指导源都无法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时,便会陷入极度的不安与无助,此时,若身边处境类似的人选择了自杀,他们很可能接受这个简单而容易的答案。

甚至在自杀方式上,他们也懒得去考虑,而简单的模仿了事,这一点,从自杀方式的文化差异中可以看出,各国都有一两种主流自杀方式,各不相同。比如1998年金融危机后烧炭自杀在香港的流行,这次金融危机后,杀死家人后自杀的案件,也一度在美国密集发生;更诡异的是,研究发现,许多重大交通事故过后,就有人会以制造交通意外的隐秘方式自杀。

人的模仿倾向表现在生活每个环节,模仿性自杀只是因其悲剧性特别引人关注,模仿性犯罪和模仿性行善都很普遍;研究发现,在交通路口,一位司机闯红灯会大幅提高其他司机闯红灯的几率,这一现象即便在素以遵守规则著称的社会也同样显著。

一个人选择自杀的目的,不仅是结束自己生命,通常,这是他展示给社会的一个姿态,是对身边人的一次喊话,要以最强烈的声音发出最后一条信息:我为你可付出这样的代价;瞧你把我逼到了这里;瞧你把一切都毁了;我很歉疚;我是无辜的;我已拼尽全力了;我并不如你想的那么 *** ,等等。

这些信息,原本或许可以用其他方式表达,但许多人从来没有学会,当他们看到别人用自杀来喊出同样淤积于胸的那句话,并且看上去都被听懂了时,他们认为自己终于学到了;而这里,正是心理辅导可以起作用的地方,也是富士康这样的劳动密集型大企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能帮助年轻人学会如何喊出这些话,如果能创造出让他们有机会喊话的场合与情境,许多自杀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很少给孩子练习这种表达的机会,家长老师常常迫不及待抓住孩子的抱怨流露,作为负面评价的证据,他们失去了倾听的习惯和能力。而在很大程度上,企业管理层继承了家长的这些特征,在许多企业的文化中,直言者是傻瓜,抱怨者成了出头鸟,批评是忠诚的反面证据,畅所欲言的号召只是引蛇出洞的计谋;孙丹勇因丢失样机而自杀,固然与其个性有关,但在他痛苦绝望的几天中,富士康管理层显然没有让他看到事情将得到公正解决的希望。

富士康应认真对待员工自杀「维特效应」

少年维特效应是指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歌德。他是一个大文豪,一生写过很多优秀作品。在18世纪歌德写了一部名叫《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小说。讲的就是一个叫维特的男孩失恋如何自杀。

不可否认,这部作品的确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人歌德一下声名鹊起。但是与此同时,小说中维特自杀的事也招来了大家的模仿。

如果只有一两个自杀的倒是没什么,但是模仿其自杀的人越来越多,成为了一种“潮流。”就是这样,维特效应因此得名。

如果想有效应对,就得明白为什么维特效应会传播开来。一部分原因是有的人看到别人自杀,而自己境遇不好便也会萌生这种想法;还有就是心理疾病,有一些心理问题有待解决,但是没有认识到自己心里的疾病。最终导致了自杀。

所以要有能够发泄的对象,与好朋友倾诉,向他们说明情况。还有就是积极开展心理活动,不能任由心理状况恶化下去。

少年维特效应是指

维特效应的易发人群有哪些

员工“连环自杀”曾经发生在多家公司,类似事件也发生在外国企业。2009年,欧洲第三大手机运营商——法国电信集团员工自杀,18个月23人自杀。该公司“大幅裁员、转岗和重组”有着直接关系,法国电信不停地要求员工加快工作进度,严重影响了员工情绪。

自杀是“心理传染病”。当有一个人选择自杀时,其他有着类似境遇的人很可能效仿,称之为“维特效应”。也有观点认为,“维特效应”是导致自杀者选择自杀作为解决问题方式的原因,遇到的“问题”,才是导致自杀事件的根源。

职业压力表现:工酬不合理造成的压力;管理模式落后、不科学的束缚压抑员工热情的压力;组织恶劣导致的与同事和上下级关系恶化、部门关系冲突的人际关系压力;因工作过于繁忙无暇兼顾家庭产生的压力;因结构和岗位调整而产生的对职业发展前景压力;因各种现场安全事故和隐患形成的安全压力等等。这些职业压力影响着人们在职场中的心理与行为。

法国社会学“鼻祖”涂尔干在《自杀论》中的说法,个体的社会关系越孤立、越疏离,就越容易自杀。

与国外不同,我国发生的几起连续自杀事件,全部为80后、90后的新生代打工者,其中绝大部分为生产一线的农民工。据统计,我国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中,“新生代”占到60%,大约有1亿人。 很多80后、90后农民工自认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人,许多人跟随打工的父母在城市长大,习惯都市生活,注重个人发展和生活品质。第一代农民工是单纯地追求工资收入,更愿意“落叶归根”的话,那么新生代农民工则更注重自身的权益和个体感受,融入城市冲动更强,“打工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寻找个人发展的更好机会”。

户籍、医疗、住房、社保的差异,使新生代农民工明白自己并不是“城市人”。虽有梦想、很自信、更独立,且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其工作和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新生代农民经历着更加显著的城乡分裂,更多的收入不平等,以及更深刻的社会排斥。他们在城市社会的边缘,无法忍受的歧视与落差侵蚀着他们的心灵。

“无人沟通、压力过大、需要伴侣、对未来恐慌。”不排除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社会阅历浅、抗压能力差、心理脆弱,但更主要的是,密集型工作、劳动强度大,进一步增加挫折感和孤独感。同时,企业的程式化管理,缺乏人情味和心灵关怀使这些年轻人人际交往途经匮乏,导致抑郁心理无处排解。

一位心理学家表示,在工作中,当企业提出的要求超出一个人的能力和资源范围时,人们会感到紧张,甚至造成如缺勤、离职、事故增多以及体力衰竭、精神恍惚、效率缺失、抑郁症和自杀等一系列心理疾病。“在心理问题严重者看来,除了自杀,他们似乎找不出别的‘解决办法’”。

连续发生的员工自杀事件,让人们意识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正在拉响警报。

和谐人际关系可带来愉快情绪,可以减少孤独感、恐惧感和心理痛苦,并宣泄不快减少心理压力。工厂封闭环境、等级森严管理、冷漠人际关系,无疑都将对年轻人的自信心和人格产生巨大的冲击。

据深圳的一项调查显示,该市外来务工群体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不乐观,主要表现为焦虑感明显、容易恐惧,且身体容易疲倦精神不振等,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需求较大,却一直未得到满足。其中,41.9%的人认为自己需要心理咨询,而以前接受过心理咨询的仅有2.4%。

有关专家表示,员工的心理问题不但是他们个人的事情,还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绩效。据英国的研究显示,每年由于压力造成的健康问题,通过直接医疗费用和间接的工作缺勤等形式造成损失达GDP的10%。

“一个人情绪是非常微妙的,企业可以真正关心员工的心理健康,为他们解决心理烦恼,员工就不会有后顾之忧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甚至发挥出更大潜能。”专家们表示,企业应设立心理咨询机制并切实发挥作用,定期组织交流、娱乐活动,为员工制定“职业规划”等,使年轻员工们感受到“人情味”。

“所有企业应遵守法律、尽社会责任、遵循企业伦理,不能成为谁都管不住的孤岛。”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希望企业决策层尽快意识到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不是把这个责任推给社会。

维特效应,富士康应认真对待员工自杀「维特效应」图3

模仿说名词解释答案

模仿说是传播较广,文献较多的一种假说。有的学者称之为“维特效应”,或“冈田有希子症候群”。

所谓“维特效应”是指维特自杀引起模仿自杀。维特是德国作家歌德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主人公,因失恋而自杀。该书1774年出版后,青少年模仿自杀的很多。莱比锡当局曾经禁止此书出售。哥本哈根不准出版,米兰把书全部买下,并付之一炬。因此歌德后来写道:“我刚刚把现实转化为诗篇,感到心情舒畅和开朗的时候,我的朋友们虽然他们必须把诗篇又转化为现实,但在现实中有几个人模仿小说吞枪自杀。我这本书虽然也作过一些好事,也被当作危险的东西备受谴责。”(Eisenburg,L.;1986)郭沫若在30年代翻译这本著作时,加上这样一首诗:“少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郎谁个不善怀春,这是人类至圣之情,怎么让我们在此中有惨痛的飞迸?”。该书出版后恰巧200年,美国Phillips DP把模仿自杀现象名之为维特效应((Werther effect)。

冈田有希子症候群的来历是日本同名的女歌星自杀后发生模仿自杀现象。冈田是日本著名女歌星,1985年被评为日本最佳新歌手,成为千万歌迷膜拜的偶象。1986年4月8日,冈田跳楼自杀,死时方20岁。冈田死后,消息传开,两个月内有114名青年男女模仿自杀。头10天内仿效的就有20多人。据1986年统计,日本自杀青少年333名,比1985年同期高出44%(崔新佳:1987)。日本学者名之为冈田有希子症候群。

由于抽象认知与记忆的能力,模仿是人类学习各种社会行为的历程。这种模仿连灵长目动物也有部分能力。心理学试验表明,模仿是受到传染作用的。Kimbrell和Blake1958年曾作过一个“品尝偏爱”(taste preference)实验。受试者在吃了大量咸饼干后被送到一个大厅中等候,由一个安排好的样板在一部分受试者面前喝标明不能饮用的水;在另一部分人面前则不喝。样板的行为对那些中等程度口干的人最具影响力,当样板喝水后,有一半人跟着喝了。

1967年Bryan和Test又作了另一种实验。要一个女大学生站在破了的轮胎边,在无样板的情况下,是女生单独在汽车边,在有样板的情况下是一个男人停车帮女生换胎。结果前一情况2000辆车经过,有35辆停下来帮忙,而后者有58辆。统计有显著差异。

心理学家指出发生模仿作用的原因可能是:①提高观察者的注意程度;②提示行为的可行性;③指示观察者选择适当反应行为,在情况不明确时,更具有指导作用。

模仿说名词解释答案

以上就是关于维特效应,富士康应认真对待员工自杀「维特效应」的全部内容,以及维特效应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原创文章,作者:小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yppr.com/jingyan/110434.html

(0)
上一篇 2024-01-16 上午10:21
下一篇 2024-01-16 上午10: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