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典故,周公吐哺的典故

本文目录

周公吐哺的典故

周公吐哺的典故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个“周公”是谁?

没错,就是那个做梦会周公的周公,以及《周公解梦》的那个“周公”。

周公是西周人,姓姬名旦,姬旦(这名字非常通俗)。姬旦是西周开国功臣,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国(今陕西扶风县一带),所以叫周公。

相传周公算卦、解梦非常厉害,同时还精通音律,制作礼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

这些还不是最厉害的。

周文王姬昌还在时,周公非常孝顺,忠厚仁爱。周武王时,周公辅佐姬发处理政务,后来周武王卒,幼子登基,周公摄政。率领军队四处平叛,还招贤纳士,治理国家,奠定了西周“成康之治”的基础。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典故,周公吐哺的典故图1

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韩诗外传》里记载了一个故事,说周公广纳天下贤才,前来的人非常多,周公一天到晚不停接待,洗个头要拧干三次头发,吃顿饭要吐掉三次,就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人才。也是周公的这种姿态,引得天下人才齐聚庙堂,成就一番大业。

3、曹操为什么用这个典故?

对于曹操创作《短歌行》的背景有多种说法,有说是在赤壁大战前吟诵,有说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总之,曹操就是想招人了。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

曹操《短歌行》一诗的最后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了“周公”的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原文是:“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说的是周公为了招揽天下人才,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三次把饭粒从嘴里吐出来,他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了人才。诗人用这一典故,以周公殷勤待贤、礼贤下士之气度来勉励自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出自曹操的《短歌行》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两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什么意思周公是谁

意思是: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东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曹孟德——曹操的诗歌《短歌行》。

《周公吐哺》典出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周公之子)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周公为了招览天下贤才,接待求见之人,一次沐浴要多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来,后遂用“周公吐哺、一沐三握、一饭三吐”等表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为招纳人才而操心忙碌。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典故,周公吐哺的典故图2

扩展资料“崇侯”二句:商纣王听信崇侯虎谗言,把西伯姬昌囚禁在羑里(今河南汤阴)。这两句即指此事。但曹操在此并非一般性的用典,而是暗示他觉察出献帝皇后伏氏及其父屯骑校尉伏完曾勾结董承计诛曹操事。

见:被。赦原:赦免原谅其过。商纣王欲证姬昌是否有圣人之能,便杀质于殷的姬昌长子伯邑考,并烹为羹以赐之。姬昌知纣王意,忍悲喜而食羹。纣王据此以为西伯并无圣能,便生赦意。又经西伯之臣闳夭、散宜生等人营救,于是西伯被赦。

“赐之”二句:西伯姬昌被释放后,向纣王献出洛西之地,以表示效忠,并请求废除炮烙之刑。纣王以为姬昌诚信,许其所请,且赐弓、矢、斧、钺,授专征之权。《竹书纪年》帝辛三十三年:“王锡命西伯得专征伐。”建安十八年(213)五月汉献帝曾下诏“君(曹操)纠虔天刑,章厥有罪,犯关干纪,莫不诛殛”。曹操在此举文王故事,实为自赞献帝诏己得专征伐甚宜。钺(yuè),古代兵器,形状像板斧而较大。征伐,一作“专征”,古代帝王授予诸侯,将帅掌握军旅的特权,不待天子之命,得自专征伐。

以上就是关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典故,周公吐哺的典故的全部内容,以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典故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原创文章,作者:小鱼,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yppr.com/jiemeng/78551.html

(0)
上一篇 2023-05-30 下午3:27
下一篇 2023-05-30 下午3:30

相关推荐